运动控血糖,方法不对全白练?
2025-03-08 09:37:00管理员
#健康科普
除了药物控制之外
合理安排体力活动
也是控制血糖的一个重要措施
但是,运动方法不对
是没法控制血糖的
答:按同样时间、同样强度相比,两类运动的降糖效果差异并不大,所以,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都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。
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,均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。
抗阻训练如举重、器械、弹力带练习等,能增加肌肉质量,提升肌肉力量,改善胰岛素敏感性,从而帮助控制餐后血糖稳定。对于从未做过运动、肌肉力量基础差的人来说,即便自己在家做下蹲、举哑铃、卷腹、拉弹力带等运动,也能对肌肉起到锻炼作用。但要注意正确的运动方式,避免肌肉拉伤等。
答:对控制餐后血糖来说,餐前和餐后运动各有好处。
有研究表明,糖尿病患者无论是餐前运动还是餐后运动,对改善代谢健康和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来说,并没有差别。
但是多项研究证实,无论对健康人还是糖尿病患者,餐后运动对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优于餐前运动。因为餐后2小时之内血糖水平较高,而运动能有效降低血糖峰值。
答:多项研究证明,长期而规律性的早晨空腹运动,对改善血糖代谢能力是有益的。不过,血糖不稳定的人群在刚开始空腹运动时,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,避免出现低血糖的危险。
但是,对于上班族来说,晚上八九点做运动可能是最容易安排的选择。
具体是早上还是晚上运动,完全可以看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和身体反应,以及运动的类型。身体反应好,又便于长期坚持的,就是最好的运动时间。
答:研究表明,中等强度的运动对控制餐后血糖效果最佳,优于高强度运动。对糖尿病患者来说,餐后的高强度运动有引发低血糖的风险,最好在监测血糖水平的情况下谨慎进行。
所谓运动强度,并不是按速度来评价的,而是按心率来评价的。当运动时心率达到中强度运动心率,即为中强度运动。
中强度运动心率=(220-年龄)×60%。
比如说,一个50岁的人,最大心率是(220-50)×60%=102。所以,运动时心率达到102就算中强度了。大家可以在运动时,佩戴运动腕表查看心率。
答:在家做做轻松家务,也能控血糖。餐后在家打扫卫生、擦地板、收拾屋子走来走去,都属于中低强度的室内运动,有利于血糖稳定。
不过需要考虑的是,室外运动可以增加维生素D的产生,而充足的维生素D有利于控糖、减肥、提升抗病力。同时,室外光照也有利于调节昼夜节律,改善心情,减少失眠。所以,每天最好能出门活动两次,见见阳光。
答:我国的糖尿病膳食指南和国际相关文献都建议,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。在保证每天至少30分钟运动的基础上,三餐后各进行一次中低强度运动,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。和坐着不动相比,哪怕只走动10~15分钟,都可以对降低血糖峰值发挥作用。
答:很多糖尿病患者表示,餐后运动开始后血糖会飙升,运动一段时间之后,血糖才进入下降通道。剧烈运动如跑、跳、打球等,虽然会消耗血糖,但也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,从而暂时性地推高血糖。相比而言,进行中低强度的运动不容易出现这种情况。
答:对因各种原因无法持续活动的人来说,还可以考虑把餐后运动分成几个小段,每一段几分钟,每半小时活动一次。有多项研究证明,总长度相同的断续运动,比连续长时间运动有更好的血糖稳定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