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爱肝日|守护健康,从护肝开始

2025-03-18 16:36:00管理员


肝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

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习惯

却在悄无声息地伤害肝脏

给身体健康带来隐患


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

今年的主题是“中西医结合,逆转肝硬化”

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

承担着代谢、解毒、储存能量等多重功能

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


我们一起来梳理伤肝的十大“雷区”






1

摄入霉变食物

霉变的坚果和粮食含有强致癌物——黄曲霉毒素。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,会严重破坏肝脏组织,长期摄入不仅会损害肝功能,还可能引发肝癌。而且,黄曲霉毒素耐高温,普通烹饪方式难以清除,就算把霉变食物加工成别的制品,黄曲霉毒素依然存在。


2

喝太多酒

酒精即乙醇,进入人体后,90%经肝脏代谢分解,转化为毒性极强的乙醛。乙醛为一级致癌物,也是造成酒精性肝病的主要原因。损伤较轻者,会造成肝脏转氨酶一过性升高,形成酒精性肝炎或脂肪肝;较重者可能形成酒精性肝纤维化、肝硬化甚至肝癌。


3

滥用药物

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,深度参与药物代谢。不少人觉得,只有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,才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。实则不然。在日常生活中,自行服用感冒药、退烧药、止痛药,以及滥用抗生素或各类保健品,都可能引发药物性肝损伤


4

吸烟及被动吸烟

香烟燃烧后会产生尼古丁、焦油、多环芳烃等上千种有害物质,让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升高,引发炎症,破坏肝细胞,影响肝脏对脂肪、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功能,诱发非酒精性脂肪肝,还会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。


5

慢性压力累积

生活节奏快,学业、职场、生活压力持续增加,慢性压力不断积累,就会悄悄伤害肝脏。长期压力大,身体应激反应过度,皮质醇等激素大量分泌,会让血糖升高,肝脏代谢压力增大。压力还会干扰神经对肝脏的调节,导致肝脏血液循环变差,胆汁分泌异常,加重肝脏负担。而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,会让人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,也会额外增加肝脏负担。


6

重口味

很多人爱吃高糖、高油、高脂的重口味食物,比如奶油蛋糕、炸鸡、奶茶等。长期大量进食此类食物,肝脏就会处于超负荷状态,摄取合成增加,转化利用减少,脂肪在肝脏内大量堆积。不少人认为,脂肪肝的脂肪都在肝脏表面,其实这些脂肪都在肝细胞内部,造成肝细胞脂肪变性。而且,过量的脂肪堆积会导致肝细胞损伤,大大增加肝硬化、肝癌的发生风险。


7

爱吃腌制食物

腌制食物多为深加工食品,其中含有的硝酸盐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,会变成亚硝酸盐,在胃里合成致癌物亚硝胺。这些物质会增加人罹患胃癌、肝癌的风险。烧烤类食物也属于深加工食品,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、杂环胺等致癌物,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。


8

酷爱生鲜

很多人喜欢生食海鲜和贝类,像生鱼片、牡蛎、鲜虾等。这类生鲜如果不洁,摄入后隐患极大。甲肝、戊肝病毒容易通过生冷不洁食物感染人体,老年人、孕妇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感染后,可能出现严重的肝损伤甚至肝衰竭。不慎摄入有寄生虫虫卵的生鱼片等生鲜,可能增加罹患肝吸虫病的风险


9

运动锻炼不足

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,人们出行依赖交通工具,工作时长时间久坐,休闲时躺着刷手机,运动锻炼的时间被大幅压缩。当人缺乏运动时,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显著减缓。脂肪分解代谢受阻,多余的脂肪便在体内堆积,尤其是在肝脏堆积,进而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


10

熬夜

加班工作、刷剧、打游戏……人们的睡眠时间一再被压缩,很多人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。夜晚本是肝脏休养生息的黄金时段。当人进入深度睡眠后,肝脏的血流量会大幅增加,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自我修复、解毒及代谢。


脂肪肝、肝硬化等常见的肝部慢性病可以逆转吗?

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养护肝脏

↓↓↓



图片

科学管理身体

脂肪肝可以逆转

图片

脂肪肝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,与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。然而,很多患者在对脂肪肝的认识上仍存在误区,这些误区不利于病情的控制,还可能加重肝脏的负担。实际上,通过科学管理,脂肪肝可以逆转。


误区一:一提脂肪肝,不少人就想到肥胖。其实,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脂肪肝和一个人的体重没有直接关系,瘦的人也会得脂肪肝。


误区二:常有患者认为脂肪肝不痛不痒就不用管。事实上肝组织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实质性器官,只有肝脏包膜有痛觉神经,等到出现肝区隐痛等症状,往往已发展到肝炎阶段。


误区三:对于脂肪肝的控制也存在“不吃肉就能逆转脂肪肝”“保肝药可替代生活方式”等误区。减少吃肉,但进食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同样会加重脂肪肝。目前,针对脂肪肝尚无特效保肝药物,盲目服用保健品还可能加重肝脏代谢负担。


脂肪肝是身体发出的代谢警报,轻度和中度患者从饮食、运动、代谢3个层面管理身体健康,可以实现脂肪肝的逆转。


在饮食调控方面,脂肪肝患者限制超加工食品、高饱和脂肪食物等高热量食物摄入,增加蔬菜、全谷类等高纤维素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,即便不增加运动,也能改善多项指标。而对于脂肪肝合并超重的成年人,减轻体重目标为:持续减少≥5%以减少肝脏脂肪,减少7%—10%改善肝脏炎症,减少≥10%改善纤维化。


在运动处方上,建议脂肪肝成年人根据个人喜好和能力锻炼,最好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或75分钟以上的高强度体育锻炼。一项临床研究表明,每周3次,每次90分钟,为期3个月的有氧运动方案,可减少肝脏脂肪变性,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。


对于重度脂肪肝人群,这部分患者需要在饮食、运动的基础上,加上药物控制,通过综合调控血压、血脂、血糖,逐步实现逆转。


图片

中西医协同治疗

提升逆转率

图片

肝硬化曾被视为一种不可逆的慢性疾病,但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不断发展,这一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。


肝硬化根据肝功能损害程度,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。肝硬化代偿期指的是肝脏虽然已硬化,但凭借自身剩余功能,仍然可以承担身体的机能需求。通常肝硬化起病隐匿,大多数患者在代偿期阶段无明显自觉症状,未引起重视。当肝脏炎症持续存在,肝硬化病情继续发展,肝功能逐渐减退,超出其代偿能力,便会伴随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,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、腹水、肝性脑病、肝肾综合征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,这时称为肝硬化的失代偿。一旦肝硬化患者发生失代偿,不但其生活质量明显降低,其生存率和生存时间亦将明显缩短。

肝硬化失代偿期可以恢复到代偿期吗?


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通过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,可以恢复到代偿期,称之为肝硬化再代偿。但是,由于肝硬化早期缺乏症状,多数患者在代偿阶段也未能及时发现,一旦就诊已经到了失代偿期。此时很多患者肝脏病理改变已再难完全逆转。因此只有早期发现,及时诊断,规范治疗,才有可能恢复到代偿期。


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效应在于西医精准诊断控制病情,中医通过活血化瘀、健脾利湿、疏肝解郁等方法整体调理。既往临床研究显示,中西医联合“双抗治疗”——抗病毒加抗纤维化治疗有助于肝硬化逆转率提升。乙肝患者通过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,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,改善肝功能;复方中药可改善肝脏微循环,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,减少胶原沉积,抑制纤维化进展。


脂肪肝也并非“良性病变”,也可发展为肝纤维化,最终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。逆转脂肪肝、肝硬化的关键在于早诊早治,早期肝纤维化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联合药物治疗逆转。公众应树立“治未病”理念,乙肝、丙肝患者需每年进行肝功能、病毒载量、肝弹性及肝脏超声检测,避免高脂饮食和滥用药物。


图片

春季养生以养护肝脏

为首要任务

图片

春季是养护肝脏的“黄金时期”。在中医理论中,肝为阴中之阳,通于春气,肝脏的功能在春季时尤为活跃,因此春季养生也以养护肝脏为首要任务。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应该如何养护肝脏呢?


首先要做到起居有常,子时和丑时(晚上11点至凌晨3点)是肝脏进行解毒的高峰时间,也是人最重要的睡眠时间。“人动则血运于诸经,人静则血归于肝脏。”养肝的最好方式就是休息。肝脏储藏着丰富的血液,有保护视力的作用,长期用眼,尤其是熬夜玩手机,也会导致肝血不足,应避免熬夜以及长时间玩手机、用电脑、看书等行为。此外,也要避免酗酒、抽烟等不良生活习惯。


调节情绪也很重要。在中医特色的七情疗法中,五脏对应五志,不同情绪反应会影响五脏。“肝在志为怒”,所谓“怒伤肝”,即长期精神抑郁或暴怒会导致肝气郁结,容易出现胃痛、胃胀、月经不调、乳腺增生、脂肪肝等病症。情绪不舒畅时应寻找良好的途径宣泄,比如与朋友诉说,或听听舒缓平和的音乐,这也是中医“五音疗疾”的体现。


要保护肝脏功能,还可以通过食补、穴位按摩、适当运动等方式改善身体状态。


在日常饮食方面,结合中医理论,“五色入五脏”“色味当五藏”“肝主青”,大家平时可多吃绿豆、菠菜、芹菜、青瓜、西蓝花等以疏肝养血、滋阴润燥,吃石榴、酸梅、山楂等酸味食物以保肝敛肝,还可饮菊花、玫瑰花、绞股蓝等花茶以疏肝理气。


平时大家还可以按摩一下太冲穴。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,位于足背,第一、二跖骨间,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。该穴位具有疏肝利胆、熄风宁神、通经活络的作用。通过按摩该穴位可缓解头痛、眩晕、郁证、胁痛、腹胀、呃逆、月经不调等。


在补充营养方面也需注意适度。膳食补充剂等保健品或其他“补药”,可能导致肝功能损伤,不可滥用。


此外,目前不少疾病的发生与体重超标有关。体重超标人群往往伴随着血糖、血脂指标异常,易导致心脑疾病,也可导致肝脏损伤。因此,平时要做好体重管理,少食高脂、高糖、高热量食物。同时应多运动,如游泳、跑步、跳绳等有氧运动,以及举哑铃等抗阻运动。


来源:人民日报、《大众健康》杂志
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,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,如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