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健康宣教详细

体重管理齐行动(4)丨这些“干饭”改变,不仅控血糖、脂肪肝好转,还有助于减肥→

2025-04-24 08:28:00管理员


一、学会这个“干饭”顺序,不仅控血糖还有助于减肥


大家知道吗?吃饭的顺序相当关键,正确的吃饭顺序能让我在饱腹的同时控血糖、减肥。


1. 推荐吃饭顺序:蔬菜→蛋白质→主食


吃饭的时候,建议先吃蔬菜,再吃蛋白质(肉类),最后吃主食(米饭),这样的吃饭顺序可以更好地实现热量最小化,饱腹感最大化。


2. 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控制血糖


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,除了每餐吃的食物种类会影响餐后血糖外,吃饭顺序也会影响餐后血糖。


我国《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》中提到:糖尿病患者要调整吃饭顺序,养成先吃蔬菜、最后吃主食的习惯,按照蔬菜→肉类→主食的顺序进餐,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。


3. 调整吃饭顺序有助于减轻体重


相比于蛋白质和主食,蔬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,先吃蔬菜有以下益处:


①能帮我们增强饱腹感,有助于控制食欲,避免进食过多,预防肥胖。


②能帮助我们减少脂肪的吸收,对减肥有益。


米饭的升糖指数高,放在最后吃可以有效控制米饭的摄入量和餐后血糖。


如果餐后血糖较高会让身体释放大量胰岛素来工作,胰岛素分泌过多会抑制脂肪的分解,促进脂肪的合成,进而增加肥胖的风险。


如果餐后血糖平稳身体就不容易囤积脂肪,也就更有利于减肥和控制体重。


4. 改变吃饭顺序后应该吃什么?吃多少量?


◆ 蔬菜


建议做熟的蔬菜每餐吃够1~2拳头的量,并且要多选深色蔬菜,比如深绿色的油菜、小白菜、西兰花;橙黄色的胡萝卜、南瓜、黄彩椒;红色的西红柿、红彩椒紫色的紫甘蓝、紫生菜、紫苋菜、紫圆葱等。



◆ 蛋白质


建议蛋白质食物每餐吃够约1拳头的量,可以选则豆制品、鱼虾、禽肉类,少选猪、牛、羊等红肉类,过多摄入红肉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以及肥胖的风险,也要尽量不吃脂肪较高的肥肉。

烹调方式上选择蒸、煮、炖的做法,少选红烧、油炸、腌制的做法,尽可能清淡饮食。


◆ 主食


一般人群每餐吃1~2碗米,尽量吃得杂一些,不要只吃精米白面。比如燕麦饭、荞麦饭、藜麦饭、青稞饭、鹰嘴豆饭、红豆饭、蒸红薯、蒸土豆、煮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
5. 如果不习惯最后干噎米饭,可以试试这两种办法


第一种:先吃一大碗蔬菜,再一口肉类搭配一口米饭吃。


第二种:事先预留出一小部分蔬菜和肉类,其余的按照先蔬菜再肉类的顺序完成进食,最后将事先预留出来的那部分食物搭配米饭一起吃。


二、晚饭一个改变,脂肪肝好转了


2024年,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《细胞代谢》期刊发布了一项研究。研究发现,每天下午5点至第二天上午7点不吃东西,可改善脂肪肝。这种改善与肠道中瘤胃球菌有关。


图片


研究招募了19名脂肪肝患者,进行了为期4周的饮食方案:


参与者只有在每天7点到17点,这10个小时内可以吃东西;从1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不再吃任何东西。研究人员发现,4周后,这样的饮食调整改善了参与者的肝损指标,更改善了脂肪肝。比如,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(ALT)、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(AST)水平降低了,肝脏脂肪变性指数(HSI)、甘油三酯(TG)水平、体重指数(BMI)也降低了。


由此可以看出,条件允许的话,把吃饭时间控制在17点之前;对上班族来说,晚餐时间尽量早一点,对身体更有益处。


三、晚饭经常吃太晚,对身体有害


总是习惯晚餐吃太晚、喜欢吃夜宵、晚餐不规律,对身体的伤害不止一点点。


1. 不知不觉变胖


晚餐食用过迟过饱,加之夜间运动量少,会导致人体消化吸收不完全,代谢产生能量过多,从而增加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的风险。


2. 血压可能变高


2019年刊发在《循环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,晚上8点以后吃得较多的人,舒张压会升高。研究者提醒,晚餐需要早点吃,且在全天摄入食物热量中所占的比例应减少,这样才能降低心脏病发生风险。


3. 容易影响睡眠


晚餐吃太晚或者习惯吃夜宵的人,往往有晚睡的习惯,晚睡对身体健康无益。此外,如果刚吃完就睡觉,肠胃被迫“加班”,会影响睡眠质量。


4. 心情容易不好


经常不按时吃晚饭,难免会产生饥饿感,容易导致心情的不愉悦。这样的状态持续时间久了,会出现体力不支以及精神无法振作等问题。


5. 肠胃会不舒服


一些人习惯在晚上9点、10点才吃饭,吃过饭后马上休息。这会导致食物在身体内消化得不够充分,容易得胃炎、溃疡病这样的疾病。


6. 血糖可能不好


一顿适时、适量且营养均衡的晚餐,除了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,还可以支持夜间细胞修复与激素调节,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。无论是过早还是过晚进食,都会打破营养吸收的平衡,长期如此,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就可能会出现异常,从而提升糖尿病的患病几率。


四、晚饭早点吃,对健康更有好处


许多人因工作、运动等各种原因选择提前或推迟晚餐时间,甚至不吃晚餐。然而,作为一天中的最后一餐,晚餐的重要性往往被低估。


医疗专家介绍,晚餐的最佳进食时间为17点至19点之间。这一时间段既保证了与午餐的合理间隔(约6小时),也为晚餐后的消化和夜间休息预留了充足的时间(至少睡前4小时不再进食)。如果条件允许,在20点之后尽量避免进食,从而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代谢晚餐的摄入。


当然,每个人的生活规律不同,所在的地区也不同,无法硬性要求晚餐进食时间,但还是建议晚餐最晚在睡前4小时左右食用,这样对身体健康比较有利。


2023年《自然通讯》曾刊发一项研究,晚餐每延迟1小时,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8%。具体来说,与20点前吃晚餐者相比,21点后吃晚餐者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了28%


如果你平时晚餐吃太晚,可以稍微提前一点。有研究发现,同样是在8小时内进食,较晚进食(三餐时间分别为13点、17点、21点)与较早进食(三餐时间分别为9点、13点、17点)相比,前者更易诱发肥胖。


来源:人民日报、健康时报、央视新闻、科普中国

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,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,如侵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