掏耳朵竟能“掏”出病?这些习惯真的很伤耳→
2025-05-04 08:30:00管理员
#健康科普
超15亿人听力受损
出现这些情况要注意
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,既可能是先天性的,也可能是后天性的。
其中,后天性原因可能导致在任何年龄段发生听力损失。脑膜炎、麻疹和腮腺炎等传染病,慢性耳部感染,耳内积液(中耳炎),以及大量噪声、长时间高音量使用个人音响设备等,都会造成后天听力损失。
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。
保护听力有方法
请查收你的专属方案
新生儿出生后未通过听力筛查的,应在3个月内接受相应听力学及其他医学评估,以明确诊断。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者,应在6个月内接受干预。
现在很多中青年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、玩游戏等,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,否则可能会对耳部造成刺激,从而引起听力减退。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在噪声过大的环境中停留时间过长。
此外,助听器的验配流程也非常重要,它确保了助听器能够有效适应患者的个人听力需求,从而实现最佳的听力辅助效果。
保护听力存在这些误区
你踩坑了吗?
专家介绍,在使用助听器设备和耳机设备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。下面这两大误区,请务必绕开:
温馨提示:
音量应小于最大音量的60%。
连续使用耳机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
本底噪声(周围环境噪声)不超过60分贝。
掏耳朵过度可能掏出病!
清理耳朵的“正确姿势”请查收
医生表示,耵聍有保护耳朵和杀菌的作用,清理耳朵要有度。经常掏耳朵会导致皮肤血管增生,使其通透性下降,容易患病。
如果两边声音没有异常,一般情况下,耵聍无需干预。尤其是年轻人好动,吃东西较用力,咀嚼、下颌关节的运动,都能让耵聍自动排出。
转发给身边亲朋好友
get掏耳朵的“正确姿势”